- · 《世界宗教研究》投稿方[11/04]
- · 世界宗教研究版面费是多[11/04]
宗教研究论文选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什(9)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永动机爱好者太奇怪了,他们游离在科学与反科学之间。我认为把他们归为民科会引起概念上的混乱。 质疑进化论者看起来也能拿出一大堆反例进行分析
永动机爱好者太奇怪了,他们游离在科学与反科学之间。我认为把他们归为民科会引起概念上的混乱。
质疑进化论者看起来也能拿出一大堆反例进行分析,但是,这些人的知识面非常狭窄,对考古学和地球物理的认知基本是0。所以,这些人貌似用“科学”的方法来质疑进化论,其本质其实是反科学的,应该属于智力异常者。
那民科是些什么人呢?
被骂为民科的人既包括非专业人士,也包括专业人士;骂民科的有专业人士也有非专业人士。也就是说,对骂的双方什么人都有。因此,民科并不是指特定的人群,而只是持不同观点的一群人。请注意,重点是不同的观点。
民科这个词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频率最高呢?答案在讨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时候。也就是说,人们在讨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时候互相贬低,甚至谩骂。事实上,只是支持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和质疑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两派互掐而已。也就是说,在物理学的世界里,存在两种思潮的碰撞。
综上所述,民科的定义是:质疑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人。也就是说,只要质疑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任何人都被称为民科。
问题来了,进化论有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证明,更有基因分析学的支撑,是经过事实检验的科学理论。而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经过了事实检验的科学理论吗?
该不该质疑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呢?
我们身处在同一个宇宙,却有经典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弦理论4种互不相融、观点尖锐对立的理论,这是四套完全不同的理论解释体系。根据逻辑一致性(Logical Consistency)原则,1.两个相互矛盾的陈述不能同时为真,只有一个;2.语用一致性(PragmaticConsistency)即(理论的)结论不能与真实世界矛盾。也就是说,理论不能脱离客观现实。因此,我们只需要一个能够自洽地解释客观世界所有问题的终极理论(万物理论)。目前的理论哪种能够达到终极理论的标准呢?很遗憾,目前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自洽地解释我们身处的客观世界,这意味着目前的所有理论都不完备。换句话说,没有一个理论完全正确!包括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我们知道,科学精神是理性!怀疑!批判和实验验证。只有经得起质疑的理论才能称得上科学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理论才称得上是真理!也就是说,真理无惧质疑!任何理论都应该接受质疑,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因此,质疑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恰恰符合科学精神!
根据语用一致性原则,理论不能脱离客观现实。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否可以解释客观世界呢?是否经得起质疑呢?
一、相对论
相对论由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构成。两个理论都建立在真空中光速不变原理和洛伦兹变换的基础上。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是运用探索性演绎法得到的高度公理化的理论,即原理理论,它在逻辑上是“极其完整”的,要对它进行修改而不摧毁其整个结构是不行的。即任何微小的修改都会摧毁整个理论。爱因斯坦也一直强调,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证伪相对论。那么,有没有反例呢?
1.光速不变
真空的的光速299、792、458m/s;
空气中的光速2.99、552、816m/s;
冰中的光速:2.30、000、000m/s(大约);
水中的光速:2.25、000、000m/s(大约);
玻璃中的光速:2.00、000、0008m/s(大约)。 事实是,光在不同密度的介质中速度不同。光速并非恒定,即光速可变!
光在同一空间介质中光速是否可变?
答案是:光在同一空间介质中,介质密度不同光速即不同!
自然现象的证据:根据费马最小光程定律,不同的煤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光线的传播路径应是使光尽快地传到终点。光的路径如有很小的偏差,所需时间就会延迟……根据光的波动理论,空间介质密度越高,光速越慢,空间介质密度越低,光速越快。以地球大气层为例,越接近地面大气密度越高,距离地面越远(越高)大气密度越低。薛定谔认为:当光从太空进入大气层越深,空气的密度越大,光的传播速度的越慢。虽然在传播速度上差异很小,但是根据费马原理,光线应向地面弯曲。这样,虽然在光速大的较高的大气层中路径较长,但也要比原比沿着较直线路径的光更早的到达终点。诸位一定看见过太阳落到地平线时不是圆的而是扁的,看起来垂直方向的直径好像缩短了,这正是光线弯曲的结果……根据光的波动理论,严格地说,光线只是虚构的意义,光线不是某些粒子的物理路径,而是一种数学图形,即所谓波阵面的正交轨迹,也就是想象的有指向的线。有向线垂直于波阵面,指向波的前进的方向。[薛定鄂《薛定鄂讲演录》207~208页]
文章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网址: http://www.sjzjyjzzs.cn/zonghexinwen/2022/1213/453.html